澳大利亚打“稀土牌”前算算得失

新闻探索 2025-09-15 04:54:33 987

澳大利亚前总理、稀土牌现任澳驻美大使陆克文近日在参加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利亚一场活动时建议:澳大利亚愿与美国一道,减少对中国关键矿产的打前得失新闻瞭望依赖。陆克文称,算算澳大利亚的稀土牌地质条件优越,加上资本市场和政府的利亚决心,完全可以帮助美国“实现供应链多元化”。打前得失换言之,算算他的稀土牌话可以被理解为:澳大利亚这张“稀土牌”,足以成为递给美国的利亚“投名状”。

在当今地缘政治舞台上,打前得失新闻瞭望稀土被炒得比黄金还耀眼。算算稀土广泛用于半导体、稀土牌军工等关键行业产品的利亚生产,被冠以“战略资源”的打前得失光环,也成为一些西方政客眼中用于战略竞争的筹码。矿产丰富的澳大利亚也因此被推到前沿,成了美国在稀土供应方面的潜在“救火队员”。一些澳大利亚战略界人士认为:既然美国需要稀土,那就把矿产优势奉上,这样就能换取来自美国更多的“庇护”。这种逻辑似乎顺理成章:美国需要资源,澳大利亚需要靠山,双方各取所需。但这样的想法更像是澳方某些人的一厢情愿。稀土不是万能钥匙,更不是外交护身符。

事实上,稀土本身并不“稀”,“稀”的是完整的稀土加工体系。这意味着,稀土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不仅在于稀土储量,更在于完整、先进的稀土冶炼和应用技术。没有足够的技术和产业支撑,澳方又凭什么能够将稀土“当牌打”?难道靠几家矿业公司,就能在短时间内替美国补上整个产业链的缺口吗?与其说“稀土牌”是一个战略选择,不如说像是对澳方某些人的“安慰剂”。更何况,稀土“地缘政治化”对澳大利亚的风险难以估量。资源是澳大利亚的经济命脉,轻率地将矿产武器化等于自毁根基。建立完整的加工链需要几十年的投资和研发,烧钱无数,更别提变幻莫测的市场前景。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实施这样的战略,最终由谁买单?以本届美国政府对待盟友的一贯态度来看,最终这一任务可能仍会落到澳纳税人的头上,并且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澳大利亚是一个矿产大国,其与外界的铁矿石、天然气、煤炭、锂矿等矿产品贸易撑起了澳大利亚今日的繁荣。在互利的事实面前,却依然有人硬要把合作描绘成“风险”。这种行为的背后,是澳方某些人的战略摇摆心态:既想吃矿产的红利,又不敢得罪美国;既想要美国的安全承诺,又怕失去矿业带来的优势。于是,“用稀土换取保护”就被他们当成了现实选择。殊不知,美国对澳大利亚的兴趣从来就不是因为稀土,而是因为澳大利亚可以充当美国在南太的战略棋子。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将资源当作政治筹码、迎合华盛顿的霸权战略,都不应该是陆克文等澳战略界人士提出的明智之选。奉上澳大利亚稀土资源就可以“结美国之欢心”的想法,不仅体现出澳某些人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更展现出其战略判断能力的缺失。拿稀土做“投名状”,并不会让澳美关系更紧密,反而可能绑架澳大利亚的外交自主性。“投名状”换来的也从来不是尊重,而是更深的蔑视和更多的索取。澳战略界人士需要想清楚,澳大利亚的核心利益在哪里,然后作出符合国家发展道路的理性决策。

总而言之,稀土对澳大利亚来说确实重要,但独立自主的战略判断与决策能力比稀土更重要。澳大利亚若真的拿稀土当“投名状”,丢掉的恐怕不仅是产业未来,更是国家的主动权。澳方某些人的想法看似是一份可行的战略蓝图,实则就是一场取悦华盛顿的“公关秀”:这不是政治家的远见,而是一记昏招。真正明智的选择,是认清澳大利亚在地区和全球发展大环境下的定位,而不是被“稀土幻觉”牵着鼻子走。讨好美国,换来的也许只是几句空洞的赞许,但付出的代价却可能是整个国家的未来。(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申罡】
本文地址:http://cdn.pcclzzc.com/html/531b53698932.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四川:春日盛景里藏着传承故事

空袭叙利亚,以色列再次推高危局

【家国永念】藏在牙齿里的归乡路

“一半烟火,一半潮流” 微更新的老菜场如何成功出圈?

第一视点·学习手记丨警惕“温水效应”

友情链接